聯準會周二會議上,有聯準會成員建議主席,一旦國內經濟失去成長動力,便可考慮採取更多量化寬鬆政策。但 QE3 還是沒有登場。
市場流傳一種說法叫「Bernanke put(柏南克認沽期權)」,只要股市急速下滑之際,柏南克領軍的聯準會就會進場回購更多的債券,釋出更多貨幣,以刺激股市上揚。
然而在聯準會會議結束消息稿發出的幾分鐘後,證券交易員在思考這個問題:美國央行忍耐的極限要到哪裏,美國聯準會才願意下場解救?
在近期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的會議當中,僅有部份成員建議採取「量化寬鬆」政策。市場都知道當國內經濟成長已失去動力時,量化寬鬆是良藥。前次在 1 月的會議上,一些聯準會成員也認為美國央行可以開始提高長期證券投資。
期待過高,就摔得愈重。會議結果未如大家所願,證券交易商猝不及防,黃金市場、債券市場、股市與外匯市場皆下挫。
聯準會極可能會在今年 6 月嘗試第二輪扭轉操作,以短期資產交換長期證券,不然就是進行沖銷式量化寬鬆。但現在到 6 月前,經濟數據肯定會不太好看。聯準會會考慮採取更多行動,但必定要師出有名,無論是經濟數據難看,或是又有另一波外部危機出現,他們才願意積極動作。
From 聚亨網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